加入收藏在线咨询联系我们
位置:首页 > 新闻动态

镜头锁定林间精灵 数据织就生态密网|贵州麻阳河上演“数字+青春”生态守护实践课

作者:时间:2025-04-26浏览:

   

“快看!红外相机刚捕捉到黑叶猴家庭群活动画面!”4月23日清晨,在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控中心,40余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紧盯大屏幕,随着镜头切换,猴群攀爬跳跃、母猴怀抱幼崽的珍贵画面一一呈现。当日,一场以“数字赋能生态保护,团青共建绿色家园”为主题的世界地球日自然教育活动在此火热开展,青年力量与数字科技碰撞出守护绿水青山的耀眼火花。

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、局长吴安康正在介绍科技助力生态监测。
作为全球黑叶猴最集中的栖息地,麻阳河保护区近年来织密“数字生态网”。活动现场,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、局长吴安康轻点平板电脑,无人机巡护路线图即刻在大屏展开:“这些‘空中卫士’搭载高清摄像头,精准识别非法入侵和生态隐患。”志愿者们随后走进科普宣教馆,通过VR设备“穿越”至丛林深处,沉浸式体验黑叶猴的生存环境,触摸保护区30年生态保护历程的厚重脉络。

志愿者正在认真听工作人员介绍。
在自然教育环节,志愿者化身“生态观察员”,手持望远镜蹲守在观测点,记录黑叶猴的觅食轨迹和社群互动。“原来它们每天要攀爬100多米的悬崖寻找食物!”有的志愿者在记录本上飞速书写。随后,一场别开生面的“自然五感”游戏让大家闭上双眼,通过风声鸟鸣、草木清香,重新认识这片生态家园。保护区党委委员、主任工程师邹启先分享的“人猴和谐共生”案例引发共鸣:“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和栖息地优化,我们既保障了黑叶猴生存,又帮助周边村民发展生态产业。”

志愿者化身“生态观察员”。
“当无人机巡护遇见AI图像识别,如何提升濒危物种监测效率?”“青年志愿者怎样用短视频讲好生态故事?”在“生态优先·青年行动”圆桌论坛上,嘉宾与志愿者展开思维碰撞。青年志愿者们结合红外相机监测、无人机巡护等数字化保护案例,立足自身专业背景,探讨科技赋能生态保护的新路径,并就青年如何创新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言献策。

志愿者化身“生态观察员”。
此次活动由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主办,沿河县委人才办、共青团沿河县委协办,木与木全国自然学校承办,并得到贵州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、沿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悉心指导,是贵州“大数据+生态”战略的生动缩影。“青年与数字科技,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两支生力军。”吴安康表示,未来保护区将持续深化自然教育品牌,推动生态价值转化,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“青春动能”。 

联系人:衷经理
Q Q:1193159788
电话:15300806666
邮箱: www@bjkehuan.com
地址:中国 上海 松江